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01 07:44
扫码用手机做题
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1.已有数据:
(1)2016年1∶1万DLG,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2010年地面分辨率为0.5m的1∶10000的DOM,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3)2010年5月,格网间距5m的DEM,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2010年,林业小斑数据(林业小斑,是指按树种等相同属性分类采集的最小林地范围),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5)2017年,地面分辨率为2.5m的假彩色DOM,1980西安坐标系;
(6)林业管理业务数据,包括林业局林业站等空间位置和管理范围,独立坐标系,CAD的dwg格式。
2.需要加工的数据:
(1)利用已有数据,采集2017年林业小斑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
(2)编辑处理林业管理数据,生成空间位置和管理范围两个图层。
3.建库和信息开发要素
(1)整合上述已有数据和采集数据,建立林业资源数据库,坐标全部采用2000坐标系统。
(2)信息系统功能包括:信息查询,专题制作,森林覆盖范围及防火瞭望塔辅助选址。其中瞭望塔辅助选址在已有有效距离和不考虑树高影响条件下,采用空间分析提供备选位置,要求地势较高,尽可能观察到较大森林范围,交通相对方便。
问题:
1.简述采集、编辑处理符合建库要求的2017年森林小斑数据和林业管理业务数据的主要作业步骤。
2.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如何获取2017年该市森林覆盖范围的变化情况。
3.简述瞭望塔辅助选址需要哪些已有或加工的数据,各类数据发挥什么作用。
本题解析:
1.主要作业步骤如下:
(1)将所有的数据资料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将2017年1980坐标系下的DOM,林业管理业务数据(包括林业局、林业站等空间位置和管理范围,独立坐标系),这两种数据转换到2000国家坐标系下。
(2)将林业管理业务数据(包括林业局、林业站等空间位置和管理范围)CAD的dwg格式,转换为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所支持的格式,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图形要素的处理、要素属性处理和代码转换,生成空间位置和管理范围两个图层。
(3)将2010年林业小斑数据叠加到2017年转换到2000国家坐标系下的DOM,对2017年林业小斑数据采集更新,包括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的更新。对不能在图上判读的树种的树木图斑,应通过野外调查,确认图斑的树种信息。
(4)按建库要求,对2017年森林小斑数据和林业管理业务数据进行整理、编辑、检查,并最终提交数据成果。
2.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2010年林业小斑数据与2017年的林业小斑数据做面与面的叠置,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方法,提取更新前后发生变化的森林覆盖范围,从而获得在2010年到2017年该市森林覆盖范围的变化情况。
3.瞭望塔辅助选址需要的数据及其作用是:
(1)2010年5月格网间距5m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EM数据,作为通视(可视域)分析的三维地形数据,以确定瞭望塔选址位置的要求地势较高,尽可能观察到较大范围。
(2)2017年森林小斑数据和林业管理业务数据,用来确定瞭望塔对森林的监测覆盖范围,为通视(可视域)分析提供森林分布范围数据支撑。使确定瞭望塔选址位置尽可能观察到较大森林范围。
(3)2016年1∶100002000国家人地坐标系DLG数据,用于路径分析(网络分析),以确定瞭望塔处于交通相对方便的位置。
1.2015年6月,某省完成了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验收,现委托某单位进行编制单张省域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挂图。该省处于中纬度地区,东西经差10°,南北纬差6°,境内平原广袤,河网密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2.已有资料:
(1)2015年完成全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其中地表覆盖数据共有10个一级类,54个二级类,128个三级类,以图斑形式呈现;
(2)基于普查成果统计分析形成的多种数据,其中地表覆盖统计数据以地市为单位,按一、二、三级分类统计面积;
(3)2014年底更新完成的1∶100万该省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
(4)2016年5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包括分地市的人口数据和县级行政区划数据;
(5)2016年初出版的该省交通旅游图(对开幅面);
(6)2016年1月获取的15m分辨率卫星图像。
3.编制要求
(1)挂图为全开幅面,比例尺1∶130万,以主附图形式;
(2)根据挂图用途和该省区位置大小和形状,从墨卡托投影、方位投影、高斯投影和圆锥投影等常用地图投影中,为该图选择最合适的地图投影方式;
(3)主图反映全省地理国情现状,除是必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外,地表覆盖专题要素等细分到二级分布;
(4)附图采用分级统计图叠加饼状专题图表,反映各地市地表总面积,人均种植土地面积和10个一级分类专题构成的空间分布;
(5)挂图现势性要求到2015年12月。
问题:
1.说明挂图选择最合适的投影方式,简述理由。
2.说明编制主图所采用的资料和用途。
3.附图中分级统计图和饼状专题图的设计制作过程
本题解析:
1.编制单张省域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挂图,而且该省处于中纬度地区,东西经差为10°,南北纬差为6°。该制图区域沿东西方向延伸且处于中纬地区,正轴圆锥投影是最合适的投影方式。该地图投影方式可保持地图图形要素变形小,精度高,能满足编制单张省域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挂图要求。
如果采用方位投影,东西两边缘地区地图图形要素变形很大,因此方位投影不适宜该制图区,而是适宜于具有圆形轮廓的地区。
东西经差10°,超过了标准宽6°,如果采用高斯投影不但存在跨带和换带问题,而且东西两边缘地区地图图形要素变形很大,因此高斯投影不适合该制图区。
墨卡托投影,是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如果在该制图区采用,整个制图区的地图图形要素变形都很大。因此墨卡托投影不适宜该制图区。
2. 主图反映全省地理国情现状,除是必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外,地表覆盖专题要素等细分到二级分布。
所采用的资料和用途如下:
(1)采用2014年1∶100万DLG为地理底图资料,为主图提供必要的基础地理信息;(2)2015年完成全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主图提供二级以上专题要素的图斑面积,图斑影像和图斑空间位置信息等;
(3)2016年1月获取的15m分辨率卫星图像,对地表覆盖专题要素二级分布图斑进行更新,对地理底图的道路、居民地、水系要素进行更新。
(4)2016年5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对主图的行政区划界及居民地名称进行更新。
(5)2016年交通旅游图,对主图的道路、旅游景点和居民地进行更新。
3.附图采用分级统计图叠加饼状专题图表,反映各地市地表总面积,人均种植土地面积和10个一级分类专题构成的空间分布。
设计制作过程如下:
(1)地理底图制作:对主图地理底图进行制图综合进一步化简,只保留地级市境界和地级市居民地。
(2)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各地市人均种植土地面积,采用科学的分级方法合理分级,用颜色的深浅表示人均种植土地面积多少,颜色越艳越浓表示人均种植土地面积越多,颜色越浅越淡表示人均种植土地面积越少,颜色的级差要明显。
(3)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各地市地表总面积,饼状专题图表的尺寸表示地表总面积多少,饼状专题图表的尺寸越大地表总面积越多,反之亦然。如果各地市地表总面积相差太大,可以采用条件比率符号。饼状专题图表划分成10个部分表示10个一级分类专题构成。饼状专题图表应尽量放置在地级市中心位置。
地铁施工测量。
1.地铁东西走向,地铁站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设计的基坑大小为长200m,宽60m,深30m;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
2.已有资料:
(1)地铁沿线按GNSSC级网精度要求测试的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2)沿线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测设的水准点。
3.已有设备:
(1)双频GNSS接收机4台,标称精度为5mm+2ppm;
(2)高精度测量机器人1台,测角精度为1s,测距精度为1mm+1ppm;
(3)DS05数字水准仪1台;
(4)高精度陀螺仪1台,精度为5s。
4.主要任务:
(1)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复测;
(2)基坑变形监测;
(3)施工放样。
5.现场作业
为方便施工,在建立地表施工控制网时,沿着基坑边,布设了两个带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A、B作为施工控制点,以A、B为工作基点,进行基坑变形监测和联系测量;为保证地下控制网与地面控制点的坐标系一致,在基坑底面布设了C、D两点,作为地下导线控制的起点,CD距离约为180m。
问题:
1.水准仪每千米测量高差中误差。
2.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确定A、B两点平面坐标和高程,需要写出主要的作业流程。
3.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确定C、D两点的三维坐标(XC、YC、ZC)、(XD、YD、ZD)(写出主要的作业流程),并写出根据坐标计算CD边坐标方位角αCD的公式。
本题解析:
1. DS05水准仪,其中DS后面的“05”就指的是“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不超过±0.5毫米,用DS05水准仪往返测量一公里,往测高差和返测高差之和再除以2,得到“平均高差”,那么这个“平均高差”的偶然中误差”不超过±0.5毫米,所以DS05数字水准仪每千米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5mm。
2. 确定AB两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可以采用的仪器:双频GNSS接收机、高精度测量机器人、DS05数字水准仪。
(1)平面坐标作业流程:①收集资料;②编制计划以及任务说明书;③准备仪器(双频GNSS接收机、高精度测量机器人、DS05数字水准仪);④平面测量(在高等级控制点以及AB两点上架设GNSS接收机,采用边连接方式,按C级网要求进行观测;⑤质量检核(在AB任意点上架设高精度测量机器人,通过多次高精度测量对GNSS成果进行检查);⑥成果整理提交。
(2)高程测量作业流程:①收集资料;②编制计划以及任务说明书;③准备仪器(DS05数字水准仪);④高程测量(从高等级水准点起,至AB两点结束,使用DS05数字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⑤质量检查;⑥成果整理提交。
3.确定C、D两点三维坐标可采用仪器:高精度测量机器人、高精度陀螺仪、DS05数字水准仪。
确定C、D两点的三维坐标(XC,YC,ZC)、(XD,YD,ZD)的主要作业流程:
①在A、B两点上选择可以与C、D通视的点安置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另一点为后视;如无法通视,则在坑口边选择可以与C、D通视位置埋设一个控制点,通过A、B两点使用高精度测量机器人测出坐标,使用DS05数字水准仪测出高程;
②将架设仪器点位和后视点位三维坐标输入仪器;
③对后视点进行检查,误差在限差范围内即可进行下一步测量;
④对C、D两点进行多次高精度观测,测出C、D两点三维坐标;
⑤在坑底C、D任意点上使用高精度陀螺仪测出C、D边方位角;
⑥质量检核(将陀螺仪测出的方位角与高精度测量机器人测出坐标,通过坐标反算出来方位角进行比较,在限差范围内即为合格;
⑦成果整理提交。
根据坐标计算CD边坐标方位角αCD的公式:
(1)方位角计算:根据:αCD象限角=arctan|ΔY/ΔX|,ΔY=YD-YC,ΔX=XD-XC,计算出CD象限角,然后根据ΔY,ΔX符号确定象限,再通过表中的公式计算方位角。
(2)根据ΔY,ΔX符号确定象限:
北斗基准站建设。
1.基准站建站测试,按有关要求选址建站测试,建造了基准站工作室和观测室,埋设了GNSS观测墩、重力观测墩和水准点,然后进行了基准站测试,获得了RIHEX格式的观测数据的表头文件,见表1。
2.基准站服务:建立了北斗定位服务平台,提供了三类技术服务。
(1)桥梁大坝,高层建筑的变形检测;
(2)不动产登记测量,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保障,国土资源调查;
(3)社会大众车载导航,共享单车精度定位服务等。
3.水准联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与某基准站进行了水准联测,完成基准站高程测定,表2中ε为准水准面不平行改正,λ为重力异常场改正,μ为日月引力改正。
问题:
1.简述表1中,第一栏第13、14、15行第一个字母的含义。
2.针对三类服务,该平台分别提供什么级别的精度服务?
3.计算表2中,Ⅱ02,Ⅱ04的高程值(要计算过程)。
本题解析:
1.(1)第13行R8 c1c c1p c2c c2P 11c 11d 12c 12p,第一个字母R代表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第14行E8 c1x c5x c7x c8x 11x 15x 17x 18x,第一个字母E代表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3)第15行C6 cli c6i c7i 11i 16i 17i,第一个字母C代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1)针对桥梁大坝、高层建筑等变形检测提供事后毫米级精度位置服务。
(2)针对不动产登记测量、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保障、国土资源调查等提供实时厘米级位置服务。
(3)针对社会大众车载导航、共享单车精度定位服务等提供实时米级精度服务。
3.(1)Ⅱ02的高程值计算过程如下:
5.465-(-11.9642+0.2/1000+1.2/1000+0-0.3/1000)=17.4283m,四舍五入为17.428m;
(2)Ⅱ04的高程值计算过程如下:
5.465+(7.2213-0.1/1000-0.7/1000-0.1/1000-0.2/1000)=12.6852m,四舍五入为12.685m。
某区进行1∶2000航测,生产DEM、DOM、DLG。
1.测区概况:面积约80km2,东西约10km,南北约8km,地势低平,地面最低点海拔20m,最高点海拔60m,1500m以上高空易有大面积云雾,3000m以上空域管理严格。
2.航摄要求:影像地面分辨率为0.2m,旁向重叠度为65%,航向重叠度为35%。
3.主要设备:
(1)大型数码航摄仪UltrcCamXP(焦距为100mm,像元为6μm,像素为17310×11310),带POS系统;
(2)低空数码航摄仪(焦距为36mm,像元为6μm,像素为8000×7000),带POS系统;
(3)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集群式影像处理系统等内业等生产设备;
(4)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外业装备。
要求:
(1)选择合适的航摄仪;
(2)进行外业控制测量;
(3)进行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4)DLG按先内业后外业的顺序,内业尽可能在DOM基础上采集地物要素。
问题:
1.计算分析用哪一个航摄仪,说明理由。
2.简述空中三角测量的步骤。
3.简述空中三角测量完成后,适用于本项目的DLG生产主要流程。
本题解析:
1.因为1500m以上高空易有大面积云雾,3000m以上空域管理严格。所以本项目适宜采用低空数字摄影,即相对航高不超过1500m。根据公式:H=f×GSD/a。式中,H为摄影行高,单位为米(m);f为镜头焦距,单位为毫米(mm);a为像元尺寸,单位为毫米(mm);GSD为地面分辨率,单位为米(m)。
所以,f=(H×a)/GSD=(1500×6×10-3)/0.2=45mm。应采用焦距小于45mm的航摄仪。因此,应采用低空数码航摄仪(焦距为36mm,像元为6μm,像素为8000×7000),带POS系统。
2.空中三角测量的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包括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内定向:应采用仿射变换进行框标坐标计算。
(3)相对定向:每个像对连接点应分布均匀,每个标准点位区应有连接点。标准点位区落水时,应沿水涯线均匀选择连接点。航向连接点宜3°重叠,旁向连接点宜6°重叠。
(4)绝对定向和区域网平差计算:平差计算时对连接点、像片控制点进行粗差检测,剔除或修测检测出的粗差点。采用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进行区域网平差时,需导入摄站点坐标、像片外方位元素进行联合平差。利用POS系统可以在航空摄影过程中直接测定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极大地减少测量外业控制点的工作。
(5)区域网接边:根据不同情况考虑接边方法和接边较差。
(6)质量检查: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检查主要包括外业控制点和检查点成果使用正确性检查、航摄仪检定参数和航摄参数检查、各项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查、提交成果的完整性检查。
(7)成果整理与提交: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对空中三角测量成果进行整理和提交。
3.空中三角测量完成后,适用于本项目的DLG生产主要流程:定向建模、内业矢量数据采集、野外调绘与补测、内业数据编辑、数据质量检查及数据成果提交等。采用集群式影像处理系统对影像进行处理,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中恢复立体模型。从DOM影像上能准确判绘的水系、交通、居民地及工矿设施、植被等要素,几何位置依据DOM影像采集,赋要素代码。不能准确判绘的要素内容(包括图形与属性)如地名、境界、管线等要素以及其他有关的属性进行野外调绘与补测:野外调绘时进行实地自然地理名称的调查,利用GNSS等采集境界线和坡坎的比高以及屋檐改正,卫星信号不佳的地方利用全站仪采集,新增的地物应现场采集,灭失的地物应在草图上注明。内业根据外业调绘成果和立体测图数据,对矢量数据进行编辑,然后进行图幅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某单位承接某市范围内地理国情普查任务,主要是地理国情信息采集:该市已建成卫星导航定位服务(CORS),实时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亚米级定位服务。
1.已有资料
(1)覆盖全市的原始卫星影像(实相为2014年2月,含轨道或RPC参数),全色波段影像分辨率0.5m,多光谱分辨率2.0m;
(2)1∶10000的DEM,格网间距5m,现势性为2013年;
(3)1∶1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3年;
(4)1∶5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4年;
(5)控制点库;
(6)收集有全市交通图及水利普查资料、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医疗机构信息一览表、学校分布数据表等专业部门资料。
2.拥有的主要仪器及软件
(1)GNSS接收机;
(2)遥感影像处理软件;
(3)地理国情普查内业处理系统;
(4)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软件。
3.工作的要求
(1)利用已有资料,制作满足1∶10000精度,0.5m分辨率,按1∶25000标准分幅的彩色DOM;
(2)采用内业—外业—内业的作业模式,进行地面覆盖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和地理国情要素(道路、水域等)的采集。2014年8月到12月开展外业调绘核查,对新增和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进行补测补调;
(3)2014年底前完成成果整理,质检工作,验收合格,提交用于标准时点校核。
问题:
1.按上述标准制作的彩色DOM的工作流程。
2.简述已有资料在地理国情采集工作中的用途。
3.简述外业调绘调查中,新增或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补调补测可采用的方法。
本题解析:
1.制作的彩色DOM的工作流程如下:
(1)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根据已有的资料制定技术路线,采用覆盖全市的原始卫星影像,全色波段影像分辨率为0.5m,作为基础影像资料。
(2)定向建模、影像纠正:利用1∶10000的DEM用于正射纠正。作业前对用于纠正的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分幅DEM数据进行拼接,生成大于整景范围的DEM数据。跨带卫星影像范围的DEM数据进行拼按时应注意换带。利用控制点库作为控制资料提供基本控制点,进行影像纠正。结合地面控制点,对提供轨道数据的影像采用严格轨道模型进行定向参数解算,或根据卫星影像提供的精确RPC参数解算外参数,卫星影像纠正的控制点数量大于等于6。
(3)色彩调整、影像融合处理、图像增强处理:影像色彩调整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
(4)影像镶嵌和裁切、正射影像接边:按1∶25000标准分幅图幅范围选取需要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在相邻数字正射影像之间选绘、编辑镶嵌线;按镶嵌线对所选的单片正射影像进行裁切,完成单片正射影像之间的镶嵌。按照内图廓线对镶嵌好的正射影像数据进行裁切,生成DOM成果,且附有相关坐标、分辨率等信息参数或文件。
(5)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质量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影像质量、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的检查等;提交的成果包括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2.已有资料在地理国情采集工作中的用途:
(1)覆盖全市的原始卫星影像(实相为2014年2月,含轨道或RPC参数),全色波段影像分辨率为0.5m,多光谱分辨率为2.0m,作为基础影像资料。
(2)1∶10000的DEM,格网间距为5m,现势性为2013年。用于正射影像纠正,按1∶10000成图精度要求进行,格网间距和高程精度需满足正射影像纠正精度要求。
(3)1∶1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3年,作为基础地理数据资料。
(4)1∶5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4年,作为现势性更新居民地、道路和水系等基础地理数据资料。
(5)控制点库,为控制资料提供基本控制点,对正射影像成果进行精度检测,影像纠正等。
(6)收集有全市交通图及水利普查资料,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医疗机构信息一览表,学校分布数据表等专业部门资料,作为地理国情覆盖分类中铁路与道路、水域、林草覆盖、房屋建筑、种植土地等要素的补充参考资料。
3.对于新增或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补调补测可采用的方法有:
(1)在底图影像上可以直接定位的新增或变化的图斑或要素,采用内业图上标绘,但是属性无法确定,可以采用外业补调的方法调查确定新增或变化的图斑或要素属性。
(2)当底图影像上无法对新增或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进行准确定位时,可以采用CNSS接收机进行实地补测定位,采集变化范围;采用外业补调的方法调查确定新增或变化的图斑或要素属性。
某单位进行测量实行精准扶贫测量保障。
1.区域情况:该乡属山地区,森林覆盖率70%,生态美,欠发达,个别自然村未通公路,主要经济来源于耕地果树,养殖猪、牛、羊。乡政府所在地为山间盆地,多为低矮建筑,许多被森林覆盖。
2.已有资料:
(1)2017年卫星数据(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m,多光谱分辨率为4m)。
(2)2014年航测成图的1∶10000的DLG,包括政区、境界、水系、交通、居民地、土质概况、地貌、地名等。
(3)2014年1∶10000的DEM,间距为5m。
(4)全乡可获得亚米级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已建成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
3.已有仪器
无人机航摄仪、测量型GNSS接收机、手持GNS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手持激光测距仪、移动式测量车、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ASS测图、CAD软件。
4.任务
(1)测制乡政府周边1km2的1∶1000的DLG;
(2)全乡1m分辨率彩色DOM;
(3)对已有1∶10000的DLG数据中扶贫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更新,包括境界、水系、居民地、交通、植被、地名等要素,同时对当前已种植的果园、茶园、其他经济作物(面积>2亩)进行调查采集;
(4)逐户采集全乡范围内的贫困户空间分布信息,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收入、致贫原因、所属村名、房屋位置(定位精度为10m)。
问题:
1.简述1∶1000的DLG数据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以及选用的仪器和软件。
2.简述1∶10000的DLG数据更新宜采用的作业流程。
3.简述贫困户空间分布信息采集宜使用的两种技术流程。
本题解析:
1.(1)1∶1000的DLG数据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DLG数据采集、内业数据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2)选用的仪器和软件:由于乡政府所在地为山间盆地,多为低矮建筑,且许多被森林覆盖口面积小,不采用航摄或遥感。因为全乡可获得亚米级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所以可以选用测量型GNSS接收机、全站仪等仪器设备进行实地测量,选用CASS测图、CAD软件等进行内业数据编辑和成图。
2.1∶10000的DLG数据更新宜采用的作业流程如下:
(1)确定更新策略。主要确定数据更新的目标、任务,包括更新范围(重点建设区域、人口密集区等)、更新内容(道路、居民地、行政界线等)、更新精度、更新周期(逐年更新、定期全面更新、动态实时更新)、更新工程的组织与实施方案(责任机构、组织机制、经费与效益分配等)。本项目采用内外业综合判调方法,利用已有1m分辨率DOM数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对1∶10000DLG数据更新。
(2)变化信息获取。当前用来获取变化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专业队伍进行现势调查,发现变化;
②将卫星遥感影像与现有数据比较,发现变化;
③根据其他渠道获得变化信息,如有关专业单位、社会力量、新闻途径等。本项目要获取拆除的建筑物、按规划新建的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园绿地等更新信息。
(3)变化数据采集。在基础地理要素建库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一般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和全野外数据采集。本项目利用1m分辨率DOM数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采集新建的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园绿地等信息。
(4)现势数据生产。将新采集的变化数据与原有数据库中未变化的数据融合,从而形成新的集成的现势数据库。本项目形成的现势数据库要达到1∶10000DLG数据更新与建库要求。
(5)根据相关资料对地名、境界进行调查更新。完成1∶10000的DLG数据更新。
3.贫困户的空间信息包括两种信息:空间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
(1)采用测量的方式采集贫困户的空间地理位置信息,实地人户调查获取属性信息。因为贫困户的房屋位置定位精度只需要10m,使用手持GPS采集房屋坐标。实地人户调查获取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收入、致贫原因、所属村名等属性信息,信息采集员利用智能手机下载采集系统APP,通过安装、定位、拍照、保存、上传等步骤,传送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和房屋坐标。
(2)利用测制的乡政府周边1km2的1∶1000的DLG、更新的1∶10000的DLG和2017年卫星数据(全色波段分辨率1m,多光谱分辨率4m)等采集贫困户的空间地理位置信息、所属村名等属性信息;实地人户调查获取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收入、致贫原因等属性信息,并且对贫困户的所属村名、房屋位置实地确认,如果房屋位置定位有错误,采用手持GPS采集房屋坐标进行修正。
某测绘单位进行商业楼测绘,商业楼地下三层,负3层、负2层为人防和车库,负1层为设备间和管理用房,地上32层,1到5层为商业,6到32层为住宅。
1.测绘内容:
(1)预售测绘;
(2)竣工测绘;
(3)权属登记测绘。
2.预售测绘结果:
(1)成套房屋的室内建筑面积和成套房屋的室外部分建筑面积的水平投影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等于套内使用面积加靠内墙体加套内阳台面积;套外部分建筑空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变电室、地下车库、设备间、公共门厅、人防面积。
(2)32层01室为复式,顶一房设阁楼。
(3)共有建筑面积汇总时,1楼大厅的回廊部分(2.6m高),和连接本楼与楼外电力设备用房之间的无上盖架空通廊部分均未计入建筑面积(见图1)
问题:
1.简述预售测绘成果中不应计入分摊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
2.计算3201室阁楼的套内使用面积(不考虑特殊情况,不考虑楼板,不考虑墙体)。
3.一楼大厅回廊部分(高2.6m)和无上盖架空通廊部分均未计入建筑面积,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如何改正?
本题解析:
1.作为人防和车库的负3层、负2层,以及作为设备间和管理用房负1层不计入分摊共有建筑面积。根据《房产测量规范 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7986.1—2000)附录B3.1条规定:①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②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2.根据《房产测量规范 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7986.1—2000)第8.2.1条第e款规定,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2.20m以上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及斜面结构屋顶高度在2.20m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房屋中心线两侧的水平宽度均为:2.1-2.1×(2.2-1.8)/2.1=1.7m,房屋立面中心线两侧各1.7m范围内水平投影面积为:2×1.7×7.2=24.48m2,因此可得3201室阁楼的套内使用面积为24.48m2。
3.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 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7986.1—2000)第8.2.1条第c款规定,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面积。门厅、大厅内的回廊部分,层高在2.20m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根据第8.2.3条第c款规定,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不计算建筑面积。所以该做法不对,应对超过2.20m的回廊(2.6m),即超过的0.4m部分应参与建筑面积计算。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173次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154次
试卷分类:测绘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840次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614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29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28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26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27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