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19 11:22
扫码用手机做题
国家提出要建设一个针对某一特定灾害的防灾预警系统,用来减少灾害损失。现在有3个互斥建设方案,收益期均为20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专家论证,如果不建造该预警系统,预期未来每年灾害经济损失为120亿元;若建造该防灾预警系统,除初始投资外,每年还需要支付系统维护费用,但可降低每年预期灾害损失。各方案的初始投资、每年运营维护费用及预期年损失等资料见下表。设定基准收益率为8%。
各方案投资、维护费用及预期损失表单位:亿元
[1] 、计算各方案初始投资的费用年值和各方案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
[2] 、项目财务评价人员拟采用费用年值比较法来评价三个方案的优劣,请判断该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3] 、请利用效益/费用分析法判断哪些方案不可行,哪些方案可行,并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本题解析:
【1】 (1)方案1 的初始投资费用年值=120(A/P,8%,20)=12.22 亿元,
(2)方案2 的初始投资费用年值=210(A/P,8%,20)=21.39 亿元,
(3)方案3 的初始投资费用年值=250(A/P,8%,20)=25.46 亿元,
方案1 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70=50 亿元,方案2 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90=30 亿元,
方案3 预期每年减少损失的效益=120-30=90 亿元。
【2】 费用年值比较法适合于效益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难以计算,而本题中三个方案的效益显然不同,所以不宜采用该方法。
【3】 方案1 的效益/费用=50/(12.222+12)=2.06>1
方案2 的效益/费用=300/(21.389+20)=0.72<1
方案3 的效益/费用=90/(25.463+30)=1.62>1
由此可以看出,方案1 和方案3 是可行的,方案2 在经济上不可行。
进一步比较方案1 和方案3:差额效益/差额费用=(90-50)/(25.463+30-12.222-12)=1.28>1
所以投资额大的方案优,即方案3 为最优方案。
某新建项目建设投资为113500万元(含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8000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为10000万元,涨价预备费为5000万元。项目计算期6年,其中建设期1年,运营期5年,运营期内采用平均折旧及摊销。
项目营业收入和可变成本均采用运营期初的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税金及附加按增值税的12%计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项目现金流量按年末发生计。财务基准收益率(所得税后)设定为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见表。
通过费用与效益识别,该项目可变成本及投资中设备、材料的影子价格均等同于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土地经济费用应调增1000万元,其他各项财务效益与费用均能反映其经济价值。
【问题】
1.计算项目第2 年和第3 年的应纳增值税和税金及附加。
2.计算项目第2 年和第3 年的调整所得税。
3.计算项目第2 年和第3 年的现金流出、净现金流量以及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并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本题解析:
1.第二年销项税额-第二年进项税额-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8687-3478-8000=-2791 万元<0
第二年应缴增值税=0;税金及附加=0。
第三年应缴增值税=9652-3865+5209-8000=2996 万元
税金及附加=2996×12%=359.52 万元
2.调整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息税前利润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经营成本-折旧和摊销
因此,第二年的息税前利润
=(55284-25093-0-折旧摊销)×25%
转化为求折旧摊销。
因为运营期内采用平均折旧及摊销。则求出第四年的折旧摊销即为第二、第三年的折旧和摊销。
又因为:
调整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经营成本-折旧和摊销)×所得税税率
因此,第四年折旧摊销可列式计算出:
(61426-27441-694-折旧摊销)×25%=3239 万元
求解,得出:
折旧和摊销=20335 万元
因此,第二年的调整所得税
=(55284-25093-0-20335)×25%
=2464 万元
第三年的调整所得税
=(61426-27441-360-20335)×25%
=3323 万元
3.第二年现金流出
=3058+25093+3478+2464
=34093 万元
第二年净现金流量
=63971-34093
=29878 万元
第三年现金流出
=269+27441+3865+2996+360+3323
=38254 万元
第三年净现金流量
=71078-38254
=32824 万元
因此,各年净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
税后项目投资净现值=-113500/(1+10%)+29878/(1+10%)2+32824/(1+10%)3+30052/(1+10%)4+30052/(1+10%)5+36394/(1+10%)6
=5901.22(万元)>0
因此该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A市拟新建一条高速公路,委托B咨询公司承担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B咨询公司通过现场访谈调查和专家调查,获得了大量的项目基础信息,编制了项目经济费用效益相关数据表(见下表),项目计算期20年,社会折现率为10%根据初步社会评价的结果,B咨询公司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详细社会评价,识别出社会因素并进行了分组排序。
表项目经济费用效益相关数据表单位:百万元
[1]、B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调查时,除已采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哪些调查方法?
[2]、B咨询公司应如何组织实施专家调查法?
[3]、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该项目各年净效益流量、经济净现值,并判断项目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4]、识别出社会因素并排序后,B咨询公司进行的详细社会评价还应包括哪些工作?
本题解析:
【1】 还可以采用:(1)问卷调查法;(2)实地调查法;(3)文案调查法。
【2】
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
专家调查法实施方案:B咨询公司应针对行业特点、项目特点、项目阶段,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调查目的,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卷,向行业内专家发问,征求专家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专家征求意见,进行第二轮调查。第二轮调查的反馈结果也要再度进行集中整理,再次以多数专家的意见为依据,编制第三轮调查表,再发给同一批专家,请他们确认。
专家反馈的意见要进行集中整理,把大多数专家对事件的看法形成第二次调查问卷,再度发给同一批
【3】 (1)净效益流量:
表 项目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 单位:百万元
(2)项目经济净现值(ENPV)=-1500×0.9091-2500×0.8264+461×0.7513+563×0.6830+594×7.6061×0.683+2636×0.1486=778.75(百万元)
由于项目经济净现值(ENPV)>0,具有经济合理性。
【4】 详细社会评价还应包括:
(1)识别利益相关者并排序;
(2)论证当地社会环境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3)比选优化方案。
某市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倡导产业合理有序发展,进行了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规划。推动区域产业优势组合,相关部门委托某咨询公司提供产业发展规划咨询服务。通过实地调查,咨询公司了解到,该市主要产业包括非金属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金属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并测算了这些产业的区位熵依次分别为0.68、0.97、6.63、0.50、1.12、3.05。
[1]、产业发展规划的特点有哪些?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发展规划的特点又是哪些?
[2]、除实地调查外,规划咨询常用的调查方法还有哪些?
[3]、产业现状分析是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咨询公司对该市产业分析的重点内容包括哪些?
[4]、根据区位熵计算结果,判定该市哪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哪些产业具有较高的工业水平,并说明理由。
[5]、区位熵方法有哪些局限性。
本题解析:
【1】产业发展规划的特点有:导向性、相关性、约束性、时效性。企业发展规划的特点有:前瞻性、针对性、认同性、时效性、可操作性。
【2】调查方法还有文献方法、访谈方法和问卷方法。
【3】产业分析的重点内容包括:对外部环境分析、产业基础分析、产业政策分析、自身优劣势分析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判断。
【4】该市的纺织业、金属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其中纺织业区位熵达到6.63,汽车制造业区位熵达到3.05具有较高的工业水平。因为纺织业、金属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区位熵均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区域的专业化部门,这些行业具有全国比较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金属制造业区位商1.12优势不太明显,纺织业和汽车制造业区位熵远大于1,表明专业化水平越高。
【5】
区位熵的局限性:区位熵是静态分析,难以反映产业优势的动态变化情况和产业之间的互动关联;其次,该方法基于每一个产业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具有相同劳动生产率这一前提假设,但实际中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肯定存在差别;此外,区位熵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
市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资源环境问题突显,现决定积极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为衡量该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该市委托某咨询公司应用生态足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相关数据见下表。
同时,该咨询机构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于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三级评价的得分依次是55、65、75。
[1]、除自然资源外,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哪些?
[2]、分别计算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
[3]、计算该市的生态盈亏,并据此进行判断和分析。
[4]、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包括哪三级,根据相关分数对于该市做出分析。
本题解析:
[1]、除自然资源外,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还有资本、技术、人力资源。
[2]、人均生态足迹=180×2.39+325×0.51+1250×1.25+43×0.41+14×2.39+603×1.25=2963.29(㎡/人)
人均生态承载力=325×2.39×1.86+159×0.51×0.12+508×1.25×1.50+125×0.41×0.20+1×2.39×5.8=2431.10(㎡/人)
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1-0.12)×[325×2.39×1.86+159×0.51×0.12+508×1.25×1.50+125×0.41×0.20+1×2.39×5.8]=2139.37(㎡/人)
[3]、2139.37-2963.29=-823.92(㎡/人),生态赤字,该地区人类负荷已经超过了其生态容量,正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发展局面。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来看,该市的人类活动过于密集,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该市需要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按照生态系统容量空间范围,大幅度提高资源与能源效率,逐步建立与生态系统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模式。
[4]、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分成三级,即区域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压力度评价三级。
该市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得分55,属于中等稳定度;
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得分65,具有较高承载;
该市压力度评价得分75,属于较高压。
某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一污水处理项目,预计施工合同金额 4000 万元,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 1:招标人 2015 年 11 月 1 日在一家有影响力的地方报纸上刊登招标广告,载明投标截止日期为11 月 25 日。A、B、C、D、E、F 六家投标人分别在投标截止日期之前递交了投标文件。
事件 2:A 投标人在 11 月 24 日要求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同意其撤回,但拒绝退回 A 的投标保证金。
事件 3:投标人在 11 月 25 日投标截止时间前,接收了 B 投标人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
事件 4:评标委员会认为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因素和权重与招标项目特点不符,征求招标人同意后拟对评标方法进行修改,并据此评标。
事件 5:评标委员会推荐 D、C、F 为前三名中标候选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 D 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履约保证金。招标人随即确定排名第三的与其合作过的中标候选人 F 为中标人。
【问题】
1、该项目是否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说明理由。
2、分别指出上述事件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本题解析:
1、该项目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因为该项目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且预计台同总额超过了 3000 万,依据招投标法规定,属于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
2、事件 1 在地方报纸上刊登招标公告不妥,应该在国家发改委指定的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事件 2 招标人拒绝退回 A 的投标保证金不妥。依据招标投标法,招标人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有权撒回其投标文件,并收回其投标保证金。
事件 3 招标人接收 B 投标人未按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不妥。依据招标投标法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应该作为无效投标文件,予以拒绝。
事件 4 评标委员会仅在征求招标人同意后就对评标方法进行修改并据此评标不妥。依据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不得以招标公告中未明确列明的评标方法对投标人进行评标。如果确实需要修改评标方法,应该在投标截止时间前 15 天予以公开的书面澄清,并书面通知所有的投标人。时间不足 15 天的,需要延后投标截止时间。
事件 5 招标人随即确定排名第三的与其合作过的中标候选人 F 为中标人不妥。依据招标投标法,当第一位的中标候选人未能在规症时间内提交屨约保证金时,招标人应该选择排名第二位的中标候选人作为中标人。
试卷分类: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练习次数:162次
试卷分类: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练习次数:159次
试卷分类: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
练习次数:151次
试卷分类: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练习次数:155次
试卷分类: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练习次数:152次
试卷分类: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练习次数:145次
试卷分类: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
练习次数:150次
试卷分类: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
练习次数:150次
试卷分类: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
练习次数:1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