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19 10:38
扫码用手机做题
2015年2月22日,日本某媒体发表题为《“中国资金”春节期间席卷日本列岛》的文章,其中提到在春节期间,有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了60亿元人民币。日本各大商场的电饭煲、电吹风、刀具等生活用品被中国游客抢购一空,尤其是马桶盖,几乎处于断货状态。
2015年春节前夕,王先生跟随一个旅行团到日本旅游,他此行肩负着许多亲朋好友的代购任务。在大阪的电器商场,王先生惊奇地发现,—款S品牌的马桶盖外包装上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产地是杭州下沙,为此他还拍下了照片。这让王先生很费解,“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那不是等于当了回搬运工。”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王先生通过媒体找到了位于杭州下沙的生产企业。公司某管理人员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马桶盖,并表示—些在日本售卖的热销智能马桶盖,都是在中国制造并出口的。这些产品不仅销往日本,还销往新加坡、香港等地。现在,全球所有的S品牌智能马桶盖都是下沙制造的,但事实是,很多人都知道S品牌的智能马桶盖,却很少有人知道下沙是它的产地。
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参考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以“品牌就是竞争力”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字数800—1000字。
本题解析:
【参考范文1】
品牌就是竞争力
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飘洋过海前往日本哄抢马桶盖,回国后马桶盖却被证实是杭州生产,属于中国制造,这不仅让人哭笑不得,也引人深思。长期以来,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并不缺乏质量,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品牌就是一种竞争力,它是购买力的体现,能够拉动内需,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品牌蕴含着价值观念,具有广泛的传播性,能够产生深刻影响力。
之所以说品牌就是竞争力,直观来看,是因为品牌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购买力,品牌能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个好的品牌,人们只闻其名,就愿意进行消费,这就是品牌的竞争力。以苹果这个品牌为例,消费者愿意花费比普通智能手机更多的价钱购买苹果手机,所看重的就是苹果这个品牌,因为这个品牌代表着简约、美观、智能、品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看,世界经济强国,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品牌,几乎占据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半壁江山,这表明品牌与经济实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著名品牌越多,经济实力就越强。
品牌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能够将品牌所蕴含的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品牌竞争力的体现。品牌承载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甚至承载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这些内容却是无形的。同时,品牌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品牌一旦树立起来,便会得到迅速的传播,甚至产生裂变效应。如韩国“现代”品牌所承载的是韩国追求现代化的决心;美国“谷歌”品牌承载的是美国占领科技制高点、用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观;Facebook品牌承载着用网络连接一切的理念。这些品牌都蕴含着某种价值观念,通过品牌传播,价值观也随之输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深得民心。只要价值观念得到了认同,改变就会随之而来,这是品牌所具有的最为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的情形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这越发凸显出品牌建设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大意义。纵观中国制造,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好评度高,但却十分欠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缺乏品牌就会缺乏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重新审视品牌战略,树立品牌理念,加强品牌建设,尤其是要将文化因子与价值观念融入到品牌建设中来,通过科学有效的营销,打造响当当的世界品牌,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字数:969字
【文章分析1】
此篇文章论点明确,题目“品牌就是竞争力”为总论点,分论点为“品牌是一种购买力,能够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品牌蕴含着文化与价值观,易传播,能够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力”,这两个分论点很好地论证了“品牌为什么就是一种竞争力”。
在文章开头,直接举出中国人漂洋过海到日本疯抢马桶盖的案例,干脆利落,较好地结合了材料。从论证方面来看,文章较好地使用了举例论证,例子充分,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对于需要“联系实际”的文章来讲,“联系实际”最好的方式就是举例子,“事实胜于雄辩”。
【论点选取2】
以“品牌就是竞争力”为题目写篇议论文,写作方向也可以朝着“怎么办”的方向进行,因为材料里给出的案例是偏消极的,中国人漂洋过海到日本去买智能马桶盖,买回来后却发现是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缺乏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这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关键是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竞争力。
如果文章朝着“怎么办”的方向进行写作,那么中心论点就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竞争力”了。关于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材料中并没有给出特别具体的内容,因此,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知识进行思考。按照常见的主体和维度来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分论点1:加强品牌建设,需要企业率先树立品牌理念。分论点2:加强品牌建设,需要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分论点3:加强品牌建设,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范文2】
品牌就是竞争力
品牌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却不简单,它是一种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体现在品牌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国家形象、传递价值观念等方面。由此可见,无论是想提高企业竞争力,还是想提高国家竞争力,都应当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既需要企业树立品牌理念,加强品牌人才建设,也需要政府营造品牌氛围。
提高竞争力需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则需企业树立品牌理念。品牌是表达产品自身信息、企业价值观甚至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有着巨大的无形价值,如苹果、谷歌、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据媒体估算都在千亿美元左右,可以说一个缺乏品牌的企业注定是缺乏竞争力的。而现实中的许多中国企业,并未真正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十分缺乏品牌理念,习惯于通过为外国品牌打工来赚钱微博利润,小富即安,偏安一隅,大量消耗有形资产。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漂洋过海到日本购买马桶盖,回来后却发现是杭州下沙生产,属于中国制造,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质量,而是缺乏品牌,具体来讲,是十分缺乏品牌理念。为此,中国企业必须树立品牌理念,充分认识品牌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战略方针,进行品牌规划。
提高竞争力需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需要人才来实现。人才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归根结底,品牌建设需要靠人来实现,但在当前,我国十分缺乏品牌建设方面的人才,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招揽品牌人才,那么加强品牌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企业应当广开渠道,招贤纳士,例如可以花重金聘请品牌顾问,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提高竞争力需加强品牌建设,品牌的打造也离不开外在的良好社会环境。“共生效应”告诉我们:一株植物单独生长往往会矮小单调,但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则枝繁叶茂。这个道理对于企业打造品牌同样适用,只有众多企业共同重视品牌,才能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共生效应。政府作为“天下之公器”,应当积极作为,出台或完善品牌扶持政策,支持国有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品牌生态群,营造品牌氛围,以激发企业建设品牌的积极性。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的情形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这越发凸显出品牌建设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大意义。而且品牌建设与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息息相关,在当下中国制造普遍缺乏品牌竞争力的背景下,不得不说,加强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
字数:963字
【文章分析2】
此篇文章的着力点在于论证对策上,材料写作中的对策多属于思路。对于对策的论证,一般可以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来进行,文章中三个分论点的论证基本都符合这种论证的逻辑。这样论证出来的对策才会有说服力。三个分论点的选取并没有简单地写宣传、管理等,而是从理念、人才、氛围作为切入点,具有实操性。
小张是A市的一名学生家长,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小张认为,应该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不用让孩子上补习班。但通过与孩子班上的家长们交流,他发现不少家长都准备给孩子报补习班。于是他开始犹豫: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也去上补习班呢?他决定自己做一个调查。
首先,小张查阅了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他发现,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几乎年年都在暑期前下发文件,不允许各中小学校集体补课,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要组织好学生暑假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
接着,小张又来到了附近的学校、街道、社区。在学校周边和大街上,不时会有人塞给他一张补习班的招生广告;走进社区,告示栏上贴的也是各种补习班的广告,但大多数补习班的宣传栏中各科辅导教师只有姓氏,没有名字。
然后,小张专程赶到附近的一个培训班,随机询问一些报了补习班的学生。他发现,多数人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父母就给他们报了各种培训班;上初中后,这种现象更加普遍,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抓得更紧,几个主要科目都报了班。多数学生表示双休日及假期从来没有完整地休息过,感到很疲劳,希望能在假期好好休息调整—下。
同时,小张发现,许多都市类报纸上,有时一个版面都是假期辅导班招生的广告。一个地区一天就有几十家补习班在招生,其中,有些补习班打着重点中学“高级教师”“资深教师”的牌子,毫不避讳地用名师做广告。为吸引更多生源,还有些补习班在宣传中宣称授课老师为重点中学的在职老师。
三、材料分析题:分析材料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0分)
问题:
1.为确保调查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便做出孩子是否上补习班的决定,除了上述调查内容外,小张还需要重点调查哪些内容?
本题解析:
(1)辅导班方面:培训资质、培训环境、培训费用、时间安排、课程设计、课后辅导等;
(2)参加补习班的人:培训效果、师资力量等;
(3)自己孩子方面:意愿、课余时间安排等;
(4)孩子的老师:学习成绩、在校表现、课程安排等。
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催化,甚至不是技术催化,而是思维工具的更迭。以下是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四种观点:
观点一: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对传统的工业思维进行颠覆,从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转向专注产品与服务的极致以及优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依托互联网,消费者已经反客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主权破茧而出,因此,互联网思维实质上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
观点二:互联网思维首先强调的不是收入,而是用户规模和流量,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汇聚海量用户群,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收费服务,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观点三: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冲击下对人们思维模式或思维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最大特征是必须运用平台思维,通过平台规则、平台运营机制的创新,聚合双边或多边市场规模,打造有关利益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圈。
观点四:互联网思维延伸出的便捷、参与、免费、体验、创新等表现形式,都只是重复描述了企业在推广策略或者营销管理上需要关注的重点,互联网思维的真正要义其实就一条——在移动互联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
一、概念分析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提法、表述等,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根据以上四种观点,分别归纳每种观点所反映的“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特征,并对每个特征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简洁、准确、清晰,不超过150字。
本题解析:
1.用户至上。专注产品与服务,消费者反客为主,消费主权破茧而出。2.强调用户规模和流量。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汇集海量用户群,为少部分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收费服务。3.平台思维。运用平台思维,打造有关利益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圈。4.快速高效。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
字数:139字
三、材料分析题:分析材料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0分)
问题:
2.下表是小张从网上找到的一张关于“不同年龄段孩子上补习班的人数比例”的调查统计表。要判断该统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关于这一调查的哪些信息?
本题解析:
(1)调研目的:是否清晰明确,是否为了解报辅导班与年龄的关系而展开的调研。
(2)调查主体:调查主体是否权威、专业、中立。
(3)调查对象:是否全面、准确,如被调查学校的性质和各占学校总数比例。
(4)调查内容:是否全面。如被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培训的效果、家庭条件等。
(5)调查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多种方式并用。如:仅仅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就可能存在问题。
(6)调查细节:样本选取,如随机抽样还是分层抽样,样本总数是否足够,被调查学生各个年龄段数量;数据统计是否科学、专业;调查范围是否广泛;调查时间是否合理等。
第一段:①时至今日,还有很多转基因方面的虚假报到。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转基因科普还需形成合力,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大众媒体和社会人士都还有很多工作可做。③国内有“转基因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国外有“转基因马铃暑试验大鼠中毒”“转基因玉米致癌”等。④虽然这些消息已被科学界和有关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否定并证伪,但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就是假的。
第二段:⑤日前,中央2015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⑥虽是近9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因此还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三段:⑦近年来,转基因一直是个社会的热点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达成共识。⑧其中原因更是令人深思。⑨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把人们的精神绷得紧紧的。⑩从湖南曝出的“黄金大米”事件,到中储粮的“转基因油入库”风波,再到湖北的“转基因作物违规种植”事件,近年来的这些转基因违规事件也加强了人们的担忧。?实际上,对于转基因技术缺乏共识,主要症结在于安全性上,这就凸显了科技的重要性。?严谨专业的科学语言需要与个人的思维对接。?接地气的科普,就是用老百姓的语言、适应大众的接收方式,讲清楚,说明白。?加强科普的有效性,还需在舆论导向、思想认识层面形成公开的讨论氛围。
二、校阅改错题:下列文字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段落或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请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段落序号和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
本题解析:
(写出8处即可)
1.第一段:①句中有错别字,“报到”改为“报道”
2.第一段:③标点错误,“转基因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改为“转基因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3.第一段:③错别字,“暑”改为“薯”
4.第一段:④句中语法错误,“假的”改为“真的”
5.第一段:②句语句顺序不当,②放到④后面
6.第二段:⑤表述不当,“中央2015年‘一号文件’”改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7.第二段:⑥句中关联词错误,“因此”改为“但是”
8.第三段:⑦句中语法错误,“已经达成共识”改为“难以达成共识”
9.第三段:⑨用词不当,“精神”改成“神经”
10.第三段:⑩句中用词下当,“加强”改为“加剧”
11.第三段:?句中用词不当,“科技”改为“科普”
12.第三段:?用词不当,“个人”改为“大众”
13.第三段:?句中用词不当,“接收”改为“接受”
14.段落顺序错误,将第一段放在第三段后面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98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86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77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06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22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87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91次
试卷分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练习次数: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