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2-20 17:28
扫码用手机做题
何月是家中的独子,有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父亲早年去世,何月与母亲相依为命。何月因工死亡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何月的母亲可以领到何月本人工资( )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本题解析: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①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②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月平均工资。③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
题干表述,何月是家中的独子,有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何月因工死亡。由此可知,其母亲变成了孤寡老人。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可知其母亲可以领到何月本人工资40%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种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下列属于提供救助内容的是( )。
本题解析: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主要提供以下救助服务:一是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是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是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是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是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要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本题解析:
《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主要提供以下救助服务:一是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是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是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是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是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住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救助站应当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维护站内秩序。
郑爽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她立志在社会工作中作出一番成就,于是成立了一个从事青少年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她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了机构运行的资金。下列不属于机构资金来源的是( )。
本题解析:
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三大类: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低偿服务。政府的资助方式一般通过购买服务和奖励来实现。社会捐助主要是指来自个人、企业、基金会的慈善捐款,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扶贫、教育、环保等多方面服务。低偿服务主要指向非基本服务对象收取较低水平的服务费以抵充服务成本。由此可知,A项郑爽向父母所借的5万元注册资金不属于机构的资金来源。
小李与社会工作者初次见面,在接触过程中小李告诉社会工作者“我最近很烦啊,好郁闷啊”,这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的接案。根据题干关键词初次见面,可知为接案阶段。一个求助对象找到社会工作者,对他说:“我最近很不顺利,心里很烦。”这时,作为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倾听求助对象的要求,初步评估求助对象的问题,与有需要的求助对象协商,看他是否愿意成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并且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合作关系。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工作通常所说的申请与接案,即接受求助对象的申请,并且把有需要的求助对象纳入个案工作的工作程序中。所以本题选C。
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提出的。
本题解析:
马斯洛在1954年出版的第一版《动机与人格》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和初审意见等材料后( )内,提出审核确认意见。
本题解析: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和初审意见等材料后 10 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确认意见。
某一小组由15名刚进入大学校门,但却表现出对大学生活明显适应不良的学生组成,社会工作者将通过向他们传授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协助组员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校园生活。该小组为( )。
本题解析:
成长小组的工作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小组关注小组组员本身的成长,强调通过小组过程使小组组员增加敏感度,增强自我觉察的意识,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题目中由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学生组成的小组正属于成长小组。故选B。
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社会工作者在治疗小组中的角色是通过小组工作的活动过程,帮助小组组员了解自己的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利用小组的经验交流和分享,辅以一定的资源整合或社会支持网络,以达到对小组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的治疗,从而改变小组组员的行为,重塑其人格,开发其潜能,促使其成为健康、健全的社会人。例如,为吸毒人员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的“星星点灯小组”以及针对家庭暴力受害者开展的治疗小组等,均属于这一类的治疗小组。
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如“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针对吸毒人员的“同伴治疗小组”等。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7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7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63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31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32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536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91次
试卷分类: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79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