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6-28 08:28
扫码用手机做题
实验材料:
测量仪、天平、砝码、小车、塑料线、容器、滑轮等。
实验目的:
探究三个物理量H、M、F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中的物理现象仅由H、M、F参与作用)。
实验步骤:
(1)保持物理量M不变,测得H和F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2)保持物理量H不变,测得M和F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假定a、b、c、d分别为一常数,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H、M、F之间的关系是(
)。
本题解析:
实验材料:
测量仪、天平、砝码、小车、塑料线、容器、滑轮等。
实验目的:
探究三个物理量H、M、F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中的物理现象仅由H、M、F参与作用)。
实验步骤:
(1)保持物理量M不变,测得H和F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2)保持物理量H不变,测得M和F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在H不变的情况下,M和F之间的关系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实验。
步骤(2)中,H保持不变,当M由4增大至12时(增大3倍),F由8.61变为2.9(减小约3倍);当M由5增大至10时(增大2倍),F由6.92变为3.62(减小约2倍)。M和F的乘积始终约为35,且当M增大时,F减小,二者成反比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实验材料:
测量仪、天平、砝码、小车、塑料线、容器、滑轮等。
实验目的:
探究三个物理量H、M、F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中的物理现象仅由H、M、F参与作用)。
实验步骤:
(1)保持物理量M不变,测得H和F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2)保持物理量H不变,测得M和F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实验。
A项正确,假设演绎法是首先对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作出假定(或者说假定是从假设中演绎出来)。如果假定得到证实,那么假设就得到证实;如果假定得不到证实,则提出新的假设。题干并未对H、M、F三个物理量的关系进行假设。
B项错误,控制变量法是指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题干步骤(1)中,保持物理量M不变,研究物理量H变化对F产生的影响;步骤(2)中,保持物理量H不变,研究物理量M变化对F产生的影响,属于控制变量法。
C项错误,模型类比法也称模拟类比法,是根据一个对象(原型)的某些属性、关系或功能,人为地建立一个与之相似的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类推到原型中去,以揭示原型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题干并未建立模型。
D项错误,不存在转换变量法这一实验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
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刘、陈共10名士兵分配到甲、乙、丙、丁4个哨所。其中,赵、钱、孙、李、周是通信兵,钱、吴、王能操控无人机,赵、李、吴、刘、陈有高原值勤经验。已知分配规则如下:
(1)每个哨所可以分配23名士兵,其中需要配备至少1名通信兵。
(2)甲、乙、丙哨所有无人机巡逻任务,均需要配备至少1名无人机操控员。
(3)丙、丁哨所地处高原,只能由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士兵值守。
如周和陈被分配到同一哨所,则有多少种分配方式( )。
本题解析:
如果周和陈被分配到同一哨所,由于周没有高原值勤经验,根据条件(3)“丙、丁哨所地处高原,只能由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士兵值守”,则周和陈只被能分配到甲或者乙哨所,共2种情况。接下来再分析其他人可能的情况:
根据91题可知,吴一定去丙哨所,共1种情况;根据93题可知,赵和李一人在丙哨所一人在丁哨所,共种情况。此时,丙哨所有2名士兵,丁哨所有1名士兵,故仅剩的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刘一定在丁哨所,共1种
情况。
根据“甲、乙、丙哨所有无人机巡逻任务”,“钱、吴、王能操控无人机”,则钱和王一人在丙哨所一人在丁哨所,共种情况;又因周和陈在甲或乙哨所,则孙和郑必在与周和陈不同的另一哨所,共1种情况。
因此共有种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C。
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刘、陈共10名士兵分配到甲、乙、丙、丁4个哨所。其中,赵、钱、孙、李、周是通信兵,钱、吴、王能操控无人机,赵、李、吴、刘、陈有高原值勤经验。已知分配规则如下:
(1)每个哨所可以分配23名士兵,其中需要配备至少1名通信兵。
(2)甲、乙、丙哨所有无人机巡逻任务,均需要配备至少1名无人机操控员。
(3)丙、丁哨所地处高原,只能由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士兵值守。
丁哨所的人员组合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性( )。
本题解析:
材料信息较为复杂,列表整理如下:
由材料信息可知,丙和丁哨所的人员只能是有高原执勤经验的士兵,并且需要配备至少1名通信兵;根据上表,既有高原执勤经验又是通信兵的士兵只有赵和李,故丁哨所必须从赵、李中选一人且只能选一人,有种选择。根据91题可知,吴一定去丙哨所,而每个哨所配备2~3名士兵,则丁哨所还能从刘和陈中选择1人或2人,有种选择。故丁哨所的人员组合有种不同的可能性。
故正确答案为B。
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刘、陈共10名士兵分配到甲、乙、丙、丁4个哨所。其中,赵、钱、孙、李、周是通信兵,钱、吴、王能操控无人机,赵、李、吴、刘、陈有高原值勤经验。已知分配规则如下:
(1)每个哨所可以分配23名士兵,其中需要配备至少1名通信兵。
(2)甲、乙、丙哨所有无人机巡逻任务,均需要配备至少1名无人机操控员。
(3)丙、丁哨所地处高原,只能由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士兵值守。
以下哪种安排符合要求( )。
本题解析:
A项:根据题意,共10名士兵,每个哨所可以分配2~3名士兵,如果甲、乙哨所各分配2人,则丙、丁哨所各分配3人。由于丙、丁地处高原,只能由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士兵值守,而有高原经验的士兵只有5人,达不到丙、丁哨所各分配3人,错误;
B项:如果郑、王、刘、陈在不同的哨所,由于刘、陈有高原执勤经验,丙、丁地处高原,故刘、陈分别分配到丙和丁哨所,则郑、王分别分配到甲和乙哨所。满足题意的其中一种情况:孙、王去甲哨所,钱、郑、周去乙哨所,赵、吴、刘去丙哨所,李、陈去丁哨所,正确;
C项:由于钱、吴、王能操控无人机,甲、乙、丙哨所有无人机巡逻任务,均需要配备至少1名无人机操控员,由91题可知吴要去丙哨所,则钱去甲或乙哨所。既有高原执勤经验又属于通信兵的只有赵和李两人,而丙和丁需要通讯兵且他们要有高原值勤经验,故赵和李应分别去丙和丁哨所,故钱和李不能在同一哨所,错误;
D项:如果周、刘、陈在同一个哨所,满足三人在同一哨所且无人能操控无人机,故他们只能去不需要无人机巡逻任务的丁哨所,而丁哨所地处高原,要求必须有高原执勤经验,而周不具备高原执勤经验,故周不能去丁哨所,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刘、陈共10名士兵分配到甲、乙、丙、丁4个哨所。其中,赵、钱、孙、李、周是通信兵,钱、吴、王能操控无人机,赵、李、吴、刘、陈有高原值勤经验。已知分配规则如下:
(1)每个哨所可以分配2~3名士兵,其中需要配备至少1名通信兵。
(2)甲、乙、丙哨所有无人机巡逻任务,均需要配备至少1名无人机操控员。
(3)丙、丁哨所地处高原,只能由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士兵值守。
哪名士兵能分配到的哨所是固定的( )。
本题解析:
根据条件(2)(3)可知,丙哨所对人员有多重限制。丙有无人机巡逻任务,需要配备至少1名无人机操控员,且地处高原,只能由有高原值勤经验的士兵值守。现已知钱、吴、王能操控无人机,而这三人中只有吴有高原值勤经验,故“吴”一定在丙哨所中。
故正确答案为C。
世界各地的大学都面临着同样的趋势:图书馆纸质书籍使用量急剧下降,在耶鲁大学的一座图书馆,大学生的图书借阅量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有人据此得出结论,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不爱阅读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
本题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与论据。论点: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不爱阅读了。
论据:世界各地的大学都面临着同样的趋势:图书馆纸质书籍使用量急剧下降,在耶鲁大学的一座图书馆,大学生的图书借阅量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64%。
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拆桥的削弱方式,即找出能够说明图书借阅量下降不等于大学生不爱阅读的选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电子文献而不是纸质图书,说明图书借阅量下降并不代表大学生不爱阅读,而是选择了阅读电子文献,拆桥项,可以削弱,当选;
B项:该项讨论的是教师的借阅量下降,论点讨论的是学生普遍不爱阅读了,与论点的主体不一致,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讨论的是学生更注重哪个领域的问题,论点讨论的是大学生是否爱阅读,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讨论的是图书馆室内设计风格,论点讨论的是大学生是否爱阅读,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它包括神的故事和神化英雄传说,它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的是先民对超能力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叙述的是先民心灵的期许和精神追求,但不是历史事实,因此,史书或者考古并不能证伪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
本题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与论据。论点:史书或者考古并不能证伪它。
论据:它叙述的是先民心灵的期许和精神追求,但不是历史事实。论据说的是神话是先民心灵的期许和精神追求,但不是历史事实,论点说的是史书或者考古是否可以证伪
它,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即建立历史事实与史书或者考古是否能证伪它之间的联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明神话未必被史书记载下来,是否被记载下来与是否能证伪它无关,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明文学作品需要反应人民的精神追求,但不能说明史书或者考古是否可以证伪神话,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明史书不能发挥叙述先民心灵期许和精神追求的作用,但是不能说明史书或者考古是否可以证伪神话,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明史书或者考古只能证伪与历史事实有关的叙述,神话并非历史事实,因此史书或者考古并不能证伪它,故建立了历史事实与史书或者考古是否能证伪它之间的联系,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历史上曾有多次小行星与地球撞击事件,碰撞地点会产生高温,进而影响地球大气层和地壳的结构,但因为年代久远,而且撞击产生的冲击波通常会把现场的证据抹去——把陨石和地表岩石都蒸发掉,因此地质学家无法测定撞击时产生的温度。位于加拿大的一个小行星撞击坑提供了一个新证据,这个陨石坑内的普通矿物锆石转变成了宝石状的立方形氧化锆。据此推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温度下限为2370摄氏度。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最可能基于下列哪一前提( )。
本题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与论据。论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温度下限为2370摄氏度。
论据:位于加拿大的一个小行星撞击坑提供了一个新证据,这个陨石坑内的普通矿物锆石转变成了宝石状
的立方形氧化锆。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明锆石转变为立方形氧化锆所需的最低温度为2370摄氏度,建立了论点与论据间的联系,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
B项:该项讨论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影响,论点讨论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温度下限是否为2370摄氏度,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讨论的是撞击温度达到2370摄氏度时,陨石和地表岩石的情况,论点讨论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温度下限是否为2370摄氏度,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讨论的是测定撞击温度对确定小行星撞击对地球演化的影响的必要性,而论点讨论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温度下限是否为2370摄氏度,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98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86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77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05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22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86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89次
试卷分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练习次数: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