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5-18 17:30
扫码用手机做题
垂直入渗污染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包括( )。
本题解析:
垂直入渗类影响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产污企业中,污染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垂向上污染物的扩散,水平方向上的扩散趋势甚微,而垂向上污染物的污染深度受污染物性质、包气带渗透性能、地下水的水位埋深等因素的影响而定。
迟滞因子是指( )。
本题解析:
吸附对溶质迁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溶质迁移起阻滞作用。吸附对污染物迁移的迟滞效应可以用迟滞因子Rd来描述,地下水的运移速度和污染物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之比即为迟滞因子。
无限长线声源10m处噪声级为82dB,在自由空间传播约至( )处噪声级可衰减为70dB。
本题解析:
在自由声场条件下,无限长线声源的声波遵循着圆柱面发散规律,按声功率级作为线声源评价量,则r处的声级L(r)可由下式计算:L(r)=LW-10lg(1/2πr),式中,LW为单位长度线声源的声功率级,dB;r为线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于是,此题中:82=LW-10lg(1/20π),70=LW-10lg(1/2πr),两式相减可计算得:r=160m。
已知某厂房靠近窗户处的声压级为90dB(1000Hz),窗户对1000Hz声波的隔声量(TL)为20dB,窗户面积为2m2。从窗户透射的声功率级(1000Hz)是( )。
本题解析:
根据室内室外声级差公式NR=L1-L2=TL+6,有L2=L1-(TL+6)=90-(20+6)=64(dB),从窗户透射的声功率级Lw2=L2+10lgS=64+10lg2=67(dB)。
声源离地1m,敏感点受声点离地2m,经实测,敏感点处的噪声值为67.3dB,声波频率为500Hz(音速340m/s),在地面设置一处3m高的隔声屏障,隔声屏障距离声源2m,距离敏感点为3m。经隔声后,敏感点的噪声值为( )。
本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如题1解图所示,S、O、P三点在同一平面内且垂直于地面。定义δ=SO+OP-SP为声程差,N=2δ/λ,为菲涅尔数,其中λ为声波波长。当屏障很长(作无限长处理时,则声屏障引起的衰减Abar=-10lg[1/(3+20N1)]。
本题中,有:
等声级线的间隔应不大于( )dB。
本题解析:
根据声环境预测与评价,等声级线的间隔应不大于5dB(一般选5dB)。对于Leq,等声级线最低值应与相应功能区夜间标准值一致,最高值可为75dB;对于LWECPN,一般应有70dB、75dB、80dB、85dB、90dB的等声级线。等声级线图直观地表明了项目的噪声级分布,为分析功能区噪声超标状况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依据。
生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重量称为( )。
本题解析:
生物生产力,是指生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亦即生产的速度,以t/(hm2·a)表示。目前,全面地测定生物的生产力还有很多困难。因此,多以测定绿色植物的生长量来代表生物的生产力。
( )适用于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网格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可以模拟建筑物下洗、干湿沉降,包含街道窄骨模型。
本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ADMS适用于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网格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可以模拟建筑物下洗、干湿沉降,包含街道窄骨模型。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238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211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47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5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41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