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1-19 17:20
扫码用手机做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均应对封场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每年测定一次的指标有()。
本题解析:
除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和悬浮物外,其他指标都是每年测定一次,如粪大肠菌群数。
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方法中,()是指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本题解析:
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中,下列选项中不满足按照环境要素划分分类的是()。
本题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某拟建公路项目需选择弃渣场。下列地点适合作为弃渣场的是()。
本题解析:
要求型。AD两个选项不允许设弃渣场。弃渣场的选址主要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C更为合适,而B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城市垃圾生活卫生填埋场导气系统排气量一般是在填埋场()达到最高值。
本题解析:
根据填埋场产气速率计算公式,封场后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左右),exp指数最大。另外,封场后垃圾填埋量最大,产气量也最大。
某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h=0.25m3/s,苯酚浓度为ch=40mg/L,河流流量Qp=6.5m3/s,流速比νχ=0.4m/s,苯酚背景浓度为cp=0.8mg/L,苯酚的降解系数K=0.25d-1,忽略纵向弥散作用,在排放点下游15km处的苯酚浓度是()。
本题解析:
在忽略纵向弥散作用的情况下,采用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c=c0·exp[-Kχ/(86400u)][式中:c0为初始浓度,mg/L,计算式为c0=(cu·Qu+ce·Qe)/(Qu+Qe)(上游来流量为Qu,上游来流水质浓度为cu,污水排放流量为Qe,污染物排放浓度ce);K为一阶动力学反应速度,l/d;u为河流流速,m/s;χ为沿河流方向距离,m;c为位于污染源(排放口)下游χ处的水质浓度,mg/L],将题中数据代入上式,则排放点下游15km处的苯酚浓度=(0.8*6.5+40*0.25)/(6.5+0.25)*exp[(-0.25*15000)/(86400*0.4)]≈2.21(mg/L)。
在水土流失评价中,某地的土壤水力侵蚀模数为2500~5000t/(km2·a),其侵蚀强度为()。
本题解析: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①微度侵蚀:<200t/(km2·a),500t/(km2·a),1000t/(km2·a);②轻度侵蚀:200t/(km2·a),500t/(km2·a),1000~2500t/(km2·a);③中度侵蚀:2500~5000t/(km2·a);④强度侵蚀:5000~8000t/(km2·a);⑤极强度侵蚀:8000~15000t/(km2·a);⑥剧烈侵蚀:>15000t/(km2·a)。
若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则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应选择()。
本题解析:
若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则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应选择极值法;若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较小,则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应选择均值法;若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则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应选择内梅罗法。
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小型湖泊一级评价每()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本题解析:
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小型湖泊一级评价每0.5~1.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1.0~2.0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3,最大值为0.25mg/m3,最小值为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质量浓度分别是()。
本题解析:
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即0.1+0.25=0.35(mg/m3);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预测值+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即0.2+0.20=0.40(mg/m3)。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238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211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47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42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