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1-19 16:27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公路通过某一预测点的小型车车流量19200辆/d,中型车车流量14400辆/d,中型车车流量可折算为小型车车流量的1.5倍,则昼、夜间通过该预测点的小型车的平均小时车流量为( )。
本题解析:
本题计算平均小时车流量,在解答本题时应换算成小时车流量。则昼、夜间通过该预测点的小型车的平均小时车流量为:(19200+14400×1.5)/24=1700(辆/d)。
声源离地1m,敏感点受声点离地2m,经实测,敏感点处的噪声值为67.3dB,声波频率为500Hz(音速340m/s),在地面设置一处3m高的隔声屏障,隔声屏障距离声源2m,距离敏感点为3m。经隔声后,敏感点的噪声值为( )。
本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如题1解图所示,S、O、P三点在同一平面内且垂直于地面。定义δ=SO+OP-SP为声程差,N=2δ/λ,为菲涅尔数,其中λ为声波波长。当屏障很长(作无限长处理时,则声屏障引起的衰减Abar=-10lg[1/(3+20N1)]。
本题中,有:
某公路现有4车道,公路某边界处现状监测值为61dB(A),扩建后6车道,在该边界处的贡献值为64dB(A),刚扩建后该边界处的预测值为( )。
本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规定,进行边界噪声评价时,新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改扩建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工程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扩建后6车道,在该边界处的贡献值为64dB(A)。即是扩建部分噪声贡献值与受到现有4车道影响的边界噪声值叠加后的值。根据叠加原理,扩建部分噪声贡献值为101g(1064×0.1-1061×0.1)=61[dB(A)],则扩建后该边界处的预测值为101g(1061×0.1+1061×0.1)=61+101gs=64[dB(A)]。
某噪声声波越过疏松地面传播,噪声源到接收点距离为4.2m,其间的地断面面积F为13.86m2,则噪声源到接收点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为( )。
本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估计平均高度hm的方法中,声波越过疏松地面或大部分为疏松地面传播时,在预测点仅计算A声级前提下,地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可用该公式计算:Agr=4.8-(2hm/r)(17+300/r)。式中,r为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hm为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m;hm=F/r;F为面积,m2。若Agr计算出负值,则Agr可用“0”代替。据此计算,hm=13.86÷4.2=3.3(m)。
已知某厂房靠近窗户处的声压级为85dB(1000Hz),窗户对1000Hz声波的隔声量(TL)为15dB,窗户面积为3m3,则从窗户透射的声功率级(1000Hz)是( )。
本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中“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声源功率级的计算”,Lp1为室内某倍频带的声压级,Lp2为室外某倍频带的声压级,其关系可近似为:Lp1-Lp2=TL+6,式中,TL为隔墙(或窗户)倍频带的隔声量,dB。根据题意,Lp2=Lp1-(TL+6)=85-(15+6)=64(dB),则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Lw=Lp2+10lgs=Lp2+10lg3≈64+5=69(dB)。
某盐酸甲罐区存储盐酸600m3,罐区围堰内净空容量为100m3,事故废水管道容量为10m3,消防设施最大给水流量为18m3/h,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为2h,发生事故时在2h内可以转输到乙罐区盐酸80m3,发生事故时生产废水及雨水截断无法进入事故废水管道,则在甲罐区设置的应急池设计容量至少为( )。
本题解析:
根据《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 1190—2013)附录B,事故缓冲设施总有效容积计算公式为:V总=(V1+V2-V3)max+V4+V5,V2=∑Q消×t消,V5=10q×f,q=qa/n。式中,V1为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物料量,m3;V2为发生事故的储罐、装置或铁路、汽车装卸区的消防水量,m3;Q消为发生事故的储罐、装置或铁路、汽车装卸区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消为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V3为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m3;V4为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m3;V5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q为降雨强度,按平均日降雨量,mm;qa为年平均降雨量,mm;n为年平均降雨量数;f为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104m2。根据题意,V1=600m3,V2=18×2=36(m3),V3=80+100+10=190(m3),V4+V5=0。则V总=600+36-190=446(m3)。
某建设项目SO2、NO2、VOCs排放量分别为240t/a、320t/a、1700t/a,该项目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为( )。
本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的要求识别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并筛选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筛选具体方法见表。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238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211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47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5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42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6次
试卷分类:环评技术方法
练习次数:133次